院长专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很快演变成全国性的危机,它再次提醒我们中国早已进入高风险时代。那么,高风险社会的成因是什么?在此背景下,乡村建设战略与策略该如何选择?对于真正从事乡村实践的人来说,应该建设什么样的未来村庄回应真实需求呢?2020年2月14日,李昌平院长在中国乡建院开年会议上嘱托全体员工要勇于承担历史使命,高站位、深反思,引领未来乡村建设。
李昌平院长在中国乡建院开年会议上的讲话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很快演变成了一场全国性的危机。举国抗疫已有月余,拐点尚未出现。我院在全国各地协作的乡村振兴项目也只能延期开工了,何日能开工,目前还无法确定。在这个特殊时刻,一个新的重大课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在高风险社会背景下,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乡村呢?
肆虐的新冠病毒提醒了健忘的国人——中国早已进入高风险时代了!1998年以来,我们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恐袭、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股灾、疆独藏独台独、禽流感、南海风云、朝核危机、中美贸易战,疫苗危机、猪瘟、黑衣人乱港,眼下是新冠病毒。当然还有天津大爆炸、盐城大爆炸、金融问题、转基因问题、各种各样的贪污腐败问题、拆迁问题、退伍军人问题、医患纠纷、劳资纠纷……毫无疑问,稳定早已成为了中国压倒一切的工作!在全球化、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大潮下,在经济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发达、交通越来越发达、市场越来越开放、文化越来越开放的同时,全球治理却是越来越力不从心。发达是一种进步,但需要更高成本支撑和更高治理能力维持其新的秩序。如果成本和治理出现短缺,各种各样的风险和灾难就不可避免的发生。
我们要从几千里外的地方把天然气输送到大城市的几亿个家庭,这当然是先进的,但是这又是脆弱的先进,只要几发炮弹就可以让几亿人的城市因缺气而恐慌或乱作一团或成为死城。养猪业高度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了,全国几大养猪产业集团就能满足全民吃肉了,千千万万的小老百姓被迫放弃养猪了,吃肉也得靠买。可是,一场猪瘟就可以让全民没肉吃,包括广大的农民。如果农民回过头来再想养猪,却没有了“猪种”。猪是如此,其他养殖业大体都如此,粮食又何尝不是如此?主要的种殖业其实都会如此!经济发展在不断深化专业化和市场交换的过程中,人们生活所需的一切中仅仅只有空气不是交易所得,喝一口水必须付费,撒一泡尿也必须付费。这种状态正在从城市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而乡村的居民日益被挤出种养及生产经营领域,从而导致其所得越来越难,以至于收入越来越难以支付其生活支出,更多的人不得不离开乡村而暂住于城市讨生活——成为既回不了乡又进不了城的“流民”。这就是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的风险和代价!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被迫或自觉将自己的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完全开放,好像具有了天然的正确性,好像越开放就被认为越好,恨不得把一座房子的墙体拆得只剩下几根立柱才好。开放可能是先进的,但这是有风险的,先进和脆弱是并存的一体两面。不仅仅是中国,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了高风险时代,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正因如此,强的国家必然向弱的国家转嫁风险以保自己的平安。全球化不可阻挡,开放不可阻挡,房地产发展了,房市什么时候崩盘是让人提心吊胆的危机;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了,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生化战、产业供应链战等等都可导致经济危机而让人提心吊胆……不朝着全球化、市场化的方向深化发展会立马出现危机,继续朝着全球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下去似乎会有更大的危机。造成高风险社会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现代化体系的系统性失“中”,不懂“中”的重要性。更大的问题在于人类狂妄自大,不懂自己只是自然界的平等一员,其经济社会活动也必须尊守自然法则。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全球化的危机只能靠逆全球化应对,专业化的危机要靠非专业化应对,市场化的危机要靠非市场化应对,城市化的危机要靠乡村建设来应对。就像太极图一样,永恒存在的系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黑白对立统一,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在不断运动中演化而保持平衡,且永恒存在。没有逆全球化,全球化一定走向灭亡。同理,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城市化等都只有在反向作用存在的前提下才能避免彻底完蛋。人们喜欢李子柒,是生活在全球化、城市化及高度开放社会的人们,在潜意识里希望有一块平安康乐的地方过一种安康的生活,远离不确定而提心吊胆的生活。当疫病肆虐的时候,我们囚在城市的某一角落体验到了吃了上餐愁下餐、提心吊胆的日子,心里一定羡慕李子柒此时此刻衣食无忧、置身事外的生活状态。以乡村建设和发展来平衡和对冲全球化、城市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风险,这应该成为我们乡建院的使命。我们乡建院是做乡村建设的专业机构,引领中国乡村建设前进的方向是我们的使命。经过了这次新冠病毒肆虐的危机,我们应该带头反思既往的乡村建设,重新思考未来的乡村建设,反思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清晰回答高风险社会背景下,乡村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建设?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回答不正确,我们就是失职,好心会可能干坏事。十年以前,我们乡建院提出重建村民村社共同体——即有高度自主性的村民生产生活共同体;五年以前,乡建院又提出“建设未来村 共创新生活”—— 即面向未来建设有未来的乡村;2019年,乡建院启动“未来村”和“乡村有家”项目,一方面要协助多村联合以集体建设用地共建“未来小镇”或“未来中心村”,另一方面要帮助城市的一部分人实现在乡村有个家的梦想。这些想法都有超前性,是正确的。但是,在经历了这场新冠病毒肆虐的危机之后,我们必须立足高风险社会的现实、面向未来重新定义乡村及其意义,完善我们的“未来村”、“未来小镇”和“乡村有家”方案和产品。1)乡村是大自然的杰作,城市是人的杰作。乡村是万物共生的、循环往复的、永续性自我发展的,所以乡村是永恒的。从事乡村建设的人,应该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对乡村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之心,就容易把建设搞成破坏活动。城市却是速朽的,没有一个城市不依赖吸取外部资源而存在,没有一个城市不靠向外部排毒而维持其光鲜亮丽。城市是这个地球上的异物。2)乡村是万物孕育的圣地,万物因为乡村而和谐共生,欣欣向荣。3)乡村也是城市的母亲,更是城市的奴隶。乡村孕育了城市,城市贪得无厌,从来不知尊重乡村,反而控制乡村。例如,城市人获取乡村的“种子”后,改变乡村的“种子”,最后消灭乡村的“种子”;城市改变乡村的生产方式,改变乡村的生态秩序,破坏乡村孕育万物的功能。4)乡村是城市转嫁灾难和危机的场所,城市的一切垃圾污水都靠乡村消化,城市的各种危机都转嫁给乡村承担。6)乡村是重新出发的地方。城市闹出来的任何污垢、灾祸和危机,最终都需靠乡村消解。经济危机之后,要从乡村重新出发;疫病危机之后,要从乡村重建出发;粮食危机之后,要从乡村重新出发;种子危机之后,要从乡村重新出发;生态危机之后,要从乡村重新出发……精神危机之后,也必须从乡村重新出发。7)当然,乡村更是渔樵耕读者及各种生命的家园,农业生产及各种生产的场所,还是祖先安放灵魂的地方,也城市游子的故乡和休闲的地方。总之吧,乡村是大自然的杰作,城市是人的杰作。人总想证明自己有超越大自然的能力,人弄出了各种问题最终还得靠大自然化解,城市弄出了问题还得转嫁给乡村消解。我们乡建院是协作乡村主体做乡村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专业机构,我们必须遵循一个总原则就是:要敬畏大自然,敬畏乡村,切不可走乡村城市化的邪路!1)要坚持生态安全至上前提下的生产生活安全原则。即人的生产生活要服从于生态安全。如果一个村庄没有了大自然创造的猪牛羊鸡鸭鹅稻麦粟等“种子”了,这就是最不安全的乡村。2)要坚持本色本我的原则。大自然设计的乡村就是本色本我的乡村。乡村建设要以乡村可持续发展为本。大自然创造的鸡鸭鹅,是本色本我的鸡鸭鹅。我们搞乡村建设的人,能变的就是在维持鸡鸭鹅野生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家养一些鸡鸭鹅,以满足我们消费,不能人为改变鸡鸭鹅的本色本性。乡村人养殖鸡鸭鹅不能学城市资本和技术的搞法,城市人的鸡鸭鹅一个多月就出笼上市了,这样的鸡鸭鹅已经不是大自然的鸡鸭鹅了。不是大自然的鸡鸭鹅,最终都会灭亡的。如果乡村也学城市的办法改造和养殖鸡鸭鹅,大自然的鸡鸭鹅就会绝种。就让城市人吃“资本家和科学家”们搞出来的一个多月出笼的鸡鸭鹅吧,我们乡村人应该只吃大自然创造的鸡鸭鹅。城市人想吃大自然创造的鸡鸭鹅,让他们来乡村吃就好了。同理,乡村的一切,必须坚持本色本我的原则。3)坚持以自然为本的原则。乡村建设不能仅仅以人为本,应以自然为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尊重自然。大自然给人设计了食物,自然界有很多食物种子,乡村人自己种植养殖自己享用,不可以改变种子或吃光种子。一般情况下,乡村人不可以吃野生的鸡鸭鹅“种子”,并且人一定要确保“种子”的自然生存的空间。4)坚持可持续性的原则。所谓可持续,是在大经历大灾难之后,还能休养生息恢复元气。我们做乡村规划设计和建设,要对在地的所有生命尊重和负责,确保生态系统安全。5)坚持村民的基本消费品本地化、自主化原则。北京人要靠海南岛供应蔬菜,这个是不安全的,也是不生态环保的。乡村建设,必须坚持食物本地化、自主化原则,坚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原则。6)坚持万物平等共生原则。人是乡村的一员,和乡村的万物平等、和谐相处、共生共荣。7)坚持村民村社共同体为乡村建设的基本主体的原则。由村民村社共同体这个基本主体主导乡村建设,其他都是协作者,包括政府、乡建院、下乡的资本。未来乡村建设的方向:尊重大自然的初衷,恢复乡村的自然状态和秩序,建设众生平等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乡村。未来乡村建设的目标:建设共生共荣、消灾避祸、平安康乐的乡村。我们过去的乡村建设的目标,定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不够的,这五句话,仅仅回应了农村人的需求——平安康乐。乡村建设更重要的目标是:众生平等、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和消灾避祸。我们的任务:我们乡建院的人,要积极倡导尊重自然规律建设乡村,并身体力行协作以村社共同体为基本主体的多元主体规划乡村、调理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守护乡村。在高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必须把乡村的孕育和避祸消灾能力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1、抓手和重点:以村民村社共同体为乡村建设的基本主体,以完善共同体组织系统、生态繁殖系统、生产经营系统、生活系统、安保及治理系统为着力点,并不断提升各系统的协调性,不断增强乡村的孕育能力和消灾避祸能力。一定区域的乡村的每一个村民共同体,都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区域内相对独立的五大系统。例如,我们做村社内置金融体系,是乡村生产经营系统和治理系统中的关键子系统,它相对独立于全球化金融体系之外,不管城市金融体系在全球金融战中是胜是负,都不影响我们乡村的内置金融系统对乡村生产经营和治理系统的支撑作用。同样道理,乡村的任何一个系统,都应相对于城市的相应系统,既有开放性,更有独立性,这是增强乡村孕育和消灾避祸能力的基础条件。再如,城市人吃大企业集团养殖的四个月出栏的猪肉,乡村人吃自己养的八个月出栏的猪肉,乡村和城市的养猪业应该是两套完全不一样的生产经营系统。城市的养猪产业系统是为资本和技术追求垄断收益而设计的,乡村的养猪产业系统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追求“四生共赢”(生产、生活、生态、生命)而设计的。城市的养猪系统崩溃了,乡村的还在,还可以重新出发。2、路径:重塑村民村社共同体,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主义精神,倡导和推动乡村各村社共同体的大联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四生共赢”的能消灾避祸的平安康乐乡村。3、操作切入点:乡村的短板中的短板,是乡村组织无效和乡村金融无效。乡村的产权无效、信用无效、服务无效、发展无效和治理无效等等,是组织无效和金融无效的结果。以村社内置合作金融为切入点,把村民重新组织起来和联合起来,重建乡村基本组织制度、基本产权及金融制度、基本生产经营制度,基本治理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以五个基本制度建设变多个无效为有效,为建设平等和谐、消灾避祸、平安康乐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这是我们乡建院在多年乡村建设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乡村建设办法,要坚持和推而广之。1)要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城乡关系是中国内部的第一大关系。城乡之间大体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乡村建设为城市化支付成本。城市化是要成本的,是谁支付的,是靠乡村建设和发展的成果来支付的。这阶段的支付是直接无偿支付,连人带财富从乡村直接进城。这个阶段,乡村建设和发展孕育了城市化。第二阶段:城乡不平等交换和平等交换并存。城市化永远都需要乡村建设和发展的成果向其输血,不平等交换一直存在;但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城市和乡村也会有一部分的平等交换,城市对乡村建设有促进作用。第三阶段:城乡平等交换+危机转嫁+避难所+休养生息的桃花源。城市高度发展之后,会出现很多城市病和危机,城市向乡村转嫁风险是必须的,永远无法改变。乡村建设要考虑这个客观事实——乡村要为城市消灾避祸服务。但是,高度发展的城市化,也自然会出现逆城市化,城市也是乡村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寻找城乡某种程度的互补及相互促进的模式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乡建院多年前就研发逆城市化和城市化并存背景下的“未来村”、“未来小镇”规划设计方案及“乡村有家”产品,是有前瞻性的,正确的。但是,我们对高风险社会认识不足,对乡村建设承载消灾避祸使命的意识不强,现在要抓紧完善方案和产品设计。2)正确处理常态与非常态的关系。例如,在疫病肆虐或地震等灾难来临之际,需要必要的公共设施庇护人和应对灾难。这就要求乡村的学校、公共空间等的设计与建造要兼顾到非常时期的需求。再如,各乡镇村社共同体联合社都应该有属于各共同体集体所有的具有自繁自育能力的农业繁育场(或叫种子繁育场),繁育和生产大自然创造的猪鸡鸭鹅和粮食蔬菜水果等,正常状态下,不以赚钱为主,以自己消费为主,以交换为辅。但种子繁育场的第一目的是:必须确保大灾难之后能迅速恢复生产或至少能确保不“断子绝孙”的目标。3)正确处理人与其它生命的关系。乡村不仅仅是人的乡村,大自然没有给人这个特权。我们做乡村规划,应该有这个理念。4)正确处理商业性生产与自然性生产的关系。商业性生产很重要,但自然性生产更重要。专业化规模化的养猪很重要,但这种生产在一场瘟疫之后所有的猪有可能彻底完蛋;野猪的自然生产更重要,这种生产经历了千万年,野猪依然存在,这就是自然性生产的伟大之处!我们在做乡村规划设计的时候,要给野生动物植物等自然性生产以空间和保护。5)要正确处理乡村村民共同体与城市商业资本集团的关系。只有村民共同体作为乡村基本主体主导的乡村建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建设。商业资本集团可以为村民共同体主导的乡村建设服务,但决不可替代或支配村民共同体。6)要正确处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是中国的根本,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本。例如,中医其实是一种文化,在中国有几千年了,要把保护中医等文化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在村社共同体的结构设计上作文章,要让村社共同体有长出乡村传统文化或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功能,只有这样,乡村传统文化才能传承和发展。例如,我们乡建院在协作党支部创建内置金融村社时,在内置金融的成员权及股权结构上给老人和乡贤“特别权”,就确保了内置金融村社里自然生长出乡贤文化和敬老孝老文化,就自然生长出党支部领导下的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文化。中国的城市文化西化很严重,乡村建设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保持乡村文化的中国本色,这也应该在村社共同体结构及功能的设计上做文章,确保共同体内长出的文化姓乡不姓城,姓中不姓西。7)正确处理村民与村社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村民高度分散了、原子化了,这是无法适应市场化和现代化的,更是难以战胜各种灾难的。村民必须重新组织起来。一方面要创新组织手段和技术,创造组织生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要创新组织模式——重建村社共同体,通过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创新,确保村民个人、农业主体和共同体三者利益都得到合理的保证,都兼顾好。。8)要正确处理政府和社区(村社)的关系。社区(村社共同体)是乡村社会的基本主体,乡村是自治的,村社有主体性,自治才有效,才是自治的。政府财政的一切用于乡村建设的资源,都应该集中归口于村社共同体,政府要助村民互助(强村社),互助(村社共同体)助民。政府助民互助是道。村社弱,乡村死,中国危!村社强,乡村活,中国兴!在全球化背景下、在高风险社会背景下,我们做乡村建设的人要有高度的危机意识。帝国主义主导的世界发生过两次大战,在资本主义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帝国主义主导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会发生,只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形式或有不同罢了,或许我国在1998年以来发生的多次危机中的相当一部分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是不会太平的,东方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多灾多难,更何况中国还有几亿人正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中国的乡村必然承受多灾多难,所以中国的乡村建设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乃至生死存亡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中国的乡村必须具有承担多重苦难的担当和韧劲!我们是乡村建设的专业机构,我们要站位高一些,带头深刻反思过去的乡村建设,要引领反思,要站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居安思危,引领未来的乡村建设。每一位乡建院的同志都要明白,我们和学界的学者专家是不一样,我们乡建院的每一位同事,要靠自己研发产品和服务,满足乡村多主体需求,要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解决具体的问题,并创造价值和收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要满足市场需求,我们才能生存下来。所以,我希望同志们要把我今开讲的这些东西产品化。第一是产品、第二是产品、第三还是产品。我们的乡建产品和服务越好,乡村建设才会越好!乡村建设得越好,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必经的各种危难才能安然度过,才能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出发。眼下的这场新冠疫病灾难不知会持续多久,这场疫情对我们乡建院也是一场生死劫难,乡建院可能会有很长时间没有进帐,但每月百多万元的开支却是刚性的,我相信在这个危难的关头,大家是能团结一心共度难关的。危机,危中有机!我希望各位同事在家避疫期间也能紧张行动起来,成立一些临时工作小组,做一些反思工作、倡导工作、沟通工作、学习培训工作、特别“未来村”“未来小镇”和“乡村有家”的产品完善及研发工作……为危机结束时又快又好地投身于乡村建设第一线作好充分的准备。希望乡建院人人平平安安度过这场灾难,一个都不能少!原标题 | 李昌平:积极行动起来,承担起高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平安康乐乡村建设的历史使命